绝美、震撼、惊艳、刷屏……虎年春晚多个节目都展现了中华文化之美,大家赞口不绝!
很多人还因此记住了一个词——“青绿”。它来自春晚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,节目的创作灵感是源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《千里江山图》。
《千里江山图》由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画成。不同于黑白色调的水墨画,该画因用石青石绿色的矿物质颜料绘成而闻名,青绿色调描绘出祖国山河的锦绣恢弘。
整个舞蹈诗剧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“穿越”回北宋,以“展卷人”视角,“窥”见画家王希孟创作《千里江山图》的故事。
但由于时间限制,春晚只展示了其中一段群舞,将青绿色抽象为女性人物形象,通过舞者们的优雅舞姿,表达群山层峦叠嶂的概念。
绿色常见,青又是什么颜色呢?
青,是草木初生的颜色,是生命盎然的律动。
青,没有红色的艳丽,却有红色那般醇厚的韵味。
青,栖息于诗情画意里,也成了一个虚无而高远的意象,流淌着含蓄而悠长的美感。
青色,触摸我们内心深处的思绪和情感。
东方色,出于蓝却胜于蓝
古人最早将自然中五种常见的颜色分为“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”。青色位于首位,被誉为东方之色,却又是最难以描述的颜色。
“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。”青色最早是指蓝色,是一种比蓝更蓝的蓝色。这也是如今大部分人对青色概念的模糊认知,即偏向于蓝色的一种色彩。譬如苏轼所写的“把酒问青(蓝)天”。这样的“青”在古时也被视为正色,拥有着极高贵的地位。
如果从“青”字的造字意图来解析,有时候也能指绿色。东汉刘熙的《释名》云:“青,生也。象物生时色也”。所以能推断出来,“青”字造字之初就蕴含有草木新生,万物复苏的含义。就连“青春”二字最早连用也是表示“春天草木茂盛,其色青绿”的景象。
如今的青色则作为一种间色存在,蓝绿之间的颜色皆可称为青,但是到底偏绿还是偏蓝,这个在不同的人心目中也会有不同的答案。
东方物,杳然如在丹青里
自唐代以来,随着士大夫阶层向往自然、退隐山林,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大量的“咏青诗句”和“青色描写”。如“青青杨柳、草色青青、山青花欲燃、客舍青青柳色新”等等。同时,以青绿山水为主的中国水墨画兴起,成为当时乃至今日中国传统绘画的主题。
对于历代文人雅士而言,柔和典雅的青色,恰好迎合了他们自然含蓄、清淡质朴的审美,所以读书人都喜着青衫。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萦绕在女儿家心头的青衫,也为青色增加了几分风雅浪漫之意。
传说,宋徽宗曾梦到大雨过后,天空出现了一抹令人着迷的青色。醒来后写下“雨过天青云破处,这般颜色做将来”的诗句,并命令工匠烧制出这种颜色的瓷器,这便是“青瓷之魁”汝窑的由来。
从此以往,人们也都尊素雅婉约的青瓷为贵,为青色增添了一丝神秘气息。
东方之色在家居
现代中式家居里,时常用青色元素,让现代人享受别样、古雅的居住体验。
不同配色方案,不同材质的演绎,都会让现代中式家居充满青色的风雅浪漫。
青+棕:宁静悠远,古韵古香
兼备传统古典的质朴和现代风格的简约。在青色和棕色的平静演绎下,捕捉清新自然的气息。
青+黄:梅子时节,细雨纷纷
梅子黄时,正值人间四月天,那一树压弯枝丫的果实,正散发着生机朝气,引人品味青色的稚嫩。
青+白:碧波清影,月下昙花
青色,宛如一池清潭,荡漾出粼粼波光。白色优雅点缀于上,一如月下昙花婀娜姿态,纯洁动人。
色彩作为中国风华的一种表达,寄托了底蕴绵长的历史和文化。除了在家具装饰、软装,甚至是屏风、花瓶摆件、植物等融入青绿色,一些红木家具品牌还从《千里江山图》及宋代雅风提炼品牌和产品内涵,展现独特的中国生活韵味。
你身边有这种绝美色彩吗?一起秀出中国色!